找到相关内容148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天台宗对佛法的判摄

    菩提树下得道以后,用妙观察智、观机施教,对于住、行、回向、地、等觉、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以及宿世善根成熟的天龙八部,就在雪山一乘寂灭场中,现出千丈卢舍那佛圆满报身,说圆顿修多罗的大教的《华严经》。一共说了七处九会,教导菩萨因地发心修行,一定要以万行的因华,来庄严最上一乘的佛果,这是《华严经》的中心思想。佛得道后,最初说《华严经》,譬如太阳初升,先照高山。《华严经》佛共说了三七二十一天。第二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3850650.html
  • 《万善同归集》简介

    :『善恶都莫思量,自然得入心体。』《涅槃经》云:『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。』如何劝修,故违祖教?」等三十三条问答逐一解说其意义。卷中初略示四摄、七觉八正等实践行法,后复以「问:身为道本,缚是脱因,何得...恐生迂滞。」等五十四条问答论述其意义。   全书广引诸经论及天台、华严、禅等诸祖释,藉由一一四条问答,巧妙地将诸宗教义体系化。作者谓本集总名「万善同归」,其内容可归纳为义,即:   1.理事无碍: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3366015.html
  • 赵州从谂——“吃茶去”

    奔赴石家庄。当时北京的气温已经是零下了,冰天雪地,寒风刺骨。生在北京,长在九州,住在京都的我,还没有体验过零下的严寒。到了石家庄时,气温已经降到零下十五了。我们从河北宾馆借来厚厚的棉套,全副...十一月日,赵州端坐安详入寂。据《赵州录》记载,烧香、吊唁者络绎不绝,僧俗共达数万余人,我想这绝不是夸张。赵州住世一百二十年,赵州的茶一直滋润了饥渴的华北民众。不,赵州茶至今仍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咽喉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5343818.html
  • 静波法师:维摩诘经讲义二-佛国品第一

    前面阐明被众所识,现在赞美大士内行成就,所谓“大智”即指如来一切种智,所谓“本行”,指六地,是智者之本行,三万二千大士因行已经究竟,所以说本行成就。...   此处所说是,前六已知,然后从禅开出力、愿,从般若开出智及方便;所谓无不具足,前具九,后足愿。总而言之,即是种法门,三万二千菩萨具此,所以能够自他两利,生死海,登涅槃山,即是...

    静波法师

    维摩诘经|般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22433819464.html
  • 济群法师:唯识学九个重点问题

    般若六,此外还有,于六后增加方便、愿、力、智。从六而言,“慧”只是其中之一,虽是最重要的一度,所谓“五如盲,般若如导”,但不可替代前五的方便行,这正是宗大师在《广论》所说的“如是于余亦当了知,方便、智慧不离之理”。对于成佛来说,方便与慧,缺一不可。   翻开唯识经论,都有相当篇幅谈到菩萨行的内容。《解深密经·地波罗蜜多品》论及六的修行,《瑜伽师地论·菩萨地》对菩萨行有详细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唯识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08230832259.html
  • 太虚大师论佛教与哲学

    之真相,超一切度量而不可量,谓之事事无碍一真法界。然以此不可度量而超一切度量以之,则此超量,即为。在第十,一一事物,皆小大无碍故──长、广、厚──,小大重重无尽;皆久暂无碍故,久暂重重无尽─...无碍故,真幻重重无尽──即九之量事,是之超量法界,即之超量法界,亦即是一一度量事──。一一事物皆为无碍一真无尽法界,平等平等,圆满圆满。此为事事真相,惟是如来正遍知量之所知量。此度量即超度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1638948.html
  • 唯识学九大要义

    ?一定是不行的。没有菩提心和菩萨行,就没有大慈大悲的成就,终不能成无上菩提。  菩萨行包括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六,此外还有,于六后增加方便、愿、力、智。从六而言,“慧”只是其中...有相当篇幅谈到菩萨行的内容。《解深密经?地波罗蜜多品》论及六的修行;《瑜伽师地论?菩萨地》对菩萨行有详细介绍;《摄大乘论?彼入因果分》谈到六修行;《成唯识论》也讲到菩萨行。此外,《显扬圣教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3454279.html
  • 佛教教育原理

    思想,再发展至波罗密。摩诃般若波罗密的菩萨悲愿、净化思想、悲智精神,应为今的充满灾乱、缺乏悲情的人类社会所应提倡之佛法,更是今的求谋发展佛教教育应重视之教育宗旨,和需要加以阐明佛教教育原理。  所以...发扬:  六--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  四摄--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。  四悉檀--世界悉檀、各各为人悉檀、对治悉檀、第一义悉檀。依此根本立论为出发而分别研究如何将三宝正法之思想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2656456.html
  • 本经的五重玄义

    璎珞经》。菩萨是人,璎珞比喻庄严之意,所以是以人喻为名。  第七、以人法喻为名。比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大方广是法,佛是人,华严是喻。比喻证得大方广之理的佛,其因地要修万行,如花(华)层层开放,以...我们一起来讨论本经的五重玄义。  1.释名:(就是门里的“通释名题”)  《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》  《佛心经》就是本经的名字,其中有些品也跟《大随求陀罗尼经》相通。古人写经题,是连在一起写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5360450.html
  • 菩提心的实际体悟

    印证,座下破无明,除习气,不二般若之圆智等的印证,乃至于任运行于人事、物境、慈悲游戏,无著法行的印证,直向于菩萨地上的级级升进,从而开显本具的六而圆证佛果。  其中实际的印证、关键在于心有否染著...,是人生宇宙中最极的理念与事境作为心之所托。所以而有“众生无边誓愿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”的广大誓愿。故此将已发真正菩提心者,称之为大心凡夫。  在《入佛明宗》一书中,有人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2262546.html